光陰的故事:無錫和無錫人的光影流年

一座無錫城,多少世間事。老照片承載瞭歷史,盡管是雪泥鴻爪,但或許你聽聞過、親歷過、見證過,它們匯成瞭無錫的逝水流年。昨天,由無錫市檔案館主辦的《光陰的故事》攝影聯展在檔案館一樓展廳開幕,分為《無錫變遷影像展》《綠皮火車》《市井·方言》三個展區,這是無錫首次大規模集中展出城市影像,凝固的歷史沉默不語,卻抵過萬語千言。

《無錫變遷影像展》令人回味無窮台中產後護理中心推薦

和如今五花八門的寫真相比,過去無錫人的團圓照雖然樸素卻情懷獨具。1943年的春節,無錫一傢照相館裡,邵德標帶著子女四人來拍全傢福,最小的孩子叫邵心保,被父親抱在懷中。父親穿著棉大褂,一頭板寸顯得精神利落。姐姐穿著棉旗袍,頂著一頭時髦的卷發。三個年紀小的孩子大的戴著帽子,身穿小西裝,脖子裡襯著方格圍巾。兩個小的一人戴著一副長命鎖,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幾十年瞭,這張老照片一直由邵心保收藏。看得出,那個年代,他們一傢子過得不錯。這隻是《無錫變遷影像展》中的一張,已然令人回味無窮。

1930年,四位好姐妹相約定格青春,她們穿著統一的淺色上衣,深色裙子,留著清爽的齊耳短發,從無錫振秀女子中學走出,姑娘們會擁有怎樣的人生?1933年,黿頭渚太湖邊,五名無錫青年躍過湖水跳上巨石,談時事、抒情懷,新舊思想的碰撞下,他們立志要書寫一個驚人的未來。解放初,無錫人拍結婚照,當時用瞭三鬥米錢。台中產後護理介紹1958年的南長街,街邊商店鱗次櫛比,街上更是自行車的天下。1964年,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5個兄弟姐妹,人人脖系紅領巾。1970年的無錫老城區,還沒有高樓大廈,黑瓦白墻一統城下。1980年,放瞭學的孩子們習慣瞭圍在小書攤……

時代的印記,會深印在經歷過的人身上。《無錫變遷影像展》展出的60幅老照片,有市檔案館的館藏,也有向社會各界征集而來,訴說著發生在無錫近百年的人間故事。其實,早在1877年,無錫人徐壽(1818—1884)就將西方攝影術譯介到中國來,而無錫也是最早運用攝影術記錄歷史的中國城市之一台中市月子中心。無錫的攝影師們一直以好奇和熱情記錄著無錫的城鄉變遷。當我們重新在檔案裡找到這些照片與今天的影像對比時,仿佛穿越時空,再現瞭歷史,又似乎在提醒我們該如何珍惜今天和未來。

這位無錫攝影人隻拍綠皮火車

無錫攝影師錢海峰的鏡頭是有溫度的。展廳裡,《綠皮火車》 板塊最能留住腳步,因為展出的這一百幅照片上的場景,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下腳都困難的春運車廂,享受著泡面美味的男男女女,扭曲著身體也能睡著的小夥兒,推小車的列車售貨員絕對是銷售高手,擰下礦泉水瓶當酒杯也能樂上一路的打工仔……2015年,堪稱業界標桿的連州國際攝影節,在年度大獎的評選上幾乎沒有爭議,他們把“刺點”攝影大獎頒給瞭來自無錫的錢海峰,他的《綠皮火車》太有人情味瞭。更被評委們看重的是,普通觀眾也給予瞭這組作品很高評價。

人世間,平凡的感動最能打動人心。1995年,錢海峰為瞭給剛出生的女兒拍照,一咬牙花瞭兩年積蓄買瞭臺單反照相機,那時起他便愛上瞭攝影。錢海峰是酒店電工,2006年至今,他的足跡遍佈中國偏遠山區。錢海峰不光拍美景,他更希望讓照片說話。2008年起,他開始拍攝綠皮火車題材,那是高鐵動車快速發展的時代,綠皮火車早已不是人們出行的必選,因此,錢海峰鏡頭下的主角大都是中低收入人群,這些畫面更耐人尋味。到2015年的7年間,錢海峰一共乘坐瞭227趟綠皮火車,拍下瞭15萬幅影像。火車咣當咣當,他的快門也咔嚓咔嚓,一幅幅照片記錄下中國人的生活變遷,更折射出中國發生的巨變。

當高鐵時代全面來臨,當車廂內面對面的聯排座椅,變成瞭隻能看到座椅後背的同向單人坐椅,當高速度、舒適化取代瞭漫長旅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窘迫,雖然時代在發展,出行更便捷,但現代運營方式也輕而易舉地隔斷瞭人與人的關系。於是,綠皮火車上的相遇、相知或許再難出現。用無錫攝影傢、策展人唐浩武的話說,錢海峰的《綠皮火車》以平民視角呈現平民生活,它還原瞭被主流觀看所無視的邊緣化生存現狀。

感謝無錫策展人為老街巷策展

市檔案館展廳裡,《市井·方言》板塊擠滿瞭上年紀的人,大傢努力尋找著過去生活的影子。這一主題由唐浩武策展,今年在第17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唐浩武憑借《市井·方言——13位攝影師的街巷影像》 為無錫捧回瞭優秀策展人獎。唐浩武現為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江蘇省攝影傢協會理事,無錫市攝影傢協會常務副主席。自1999年開始,唐浩武在國內外及平遙、連州、麗水等國際攝影節上舉辦過20多次個展,同時作為獨立策展人,他還策展過20多位攝影傢的個展和聯展。不同於個人作品的展示,策展更考驗策展人對某個主題的整體把握,對藝術的深入理解,對生活的深切體悟。

唐浩武一直致力於中國當代攝影的研究與創作。他喜歡把鏡頭對準他生活的城市,忠實地記錄周遭。多年來,他記錄瞭城市裡農民工的生存狀態。而這次的《市井·方言》 主題同樣聚焦現實題材。13位來自不同城市的攝影師,不約而同地將鏡頭指向街巷深處,他們在各自的時空頻道裡,南腔北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調地講述著老街小巷平凡而鮮活的生活。胡同、巷子、弄堂是各地對傳統居民區中街巷的不同稱呼。在街巷裡,屋舍相連、門戶相對、聲息相通,老街小巷是市井文化的物理空間,數千年來演繹著傢長裡短的人間悲喜劇。

在唐浩武眼中,老街是少年的江湖、青春的秀場;小巷是赤子的牽掛、遊子的鄉愁。無論是衣錦還鄉的達官顯貴,還是引車賣漿的販夫走卒,都能在平淡不驚的市井台中月子中心月子餐生活裡觸摸到人際交往的溫度,感受人與人笑而不語的慰藉。展覽為何冠以“方言”之名?唐浩武解釋,方言是天南地北的人們無字的身份證,而市井街巷是物化的方言,其中蘊含著不同的城市性格和生活情調。隨著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一座座老街巷消失瞭,數千年積淀下來的傳統市井文化與生活方式也在慢慢消逝。(張月)


arrow
arrow

    ttgda5jh3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